乐文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22章(第1页)

人生不相见,

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

共此灯烛光。

45年前我初到哥廷根我们初次见面,以及以后长达十年相处的情景,历历展现在眼前。那十年是剧烈动荡的十年,中间插上了一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我们没有能过上几天好日子。最初几年,我每次到他们家去吃晚饭时,他那个十几岁的独生儿子都在座。有一次教授同儿子开玩笑:&ldo;家里有一个中国客人,你明天到学校去又可以张扬吹嘘一番了。&rdo;哪里知道,大战一爆发,儿子就被征从军,一年冬天,战死在北欧战场上。这对他们夫妇俩的打击,是无法形容的。不久,教授也被征从军。他心里怎样想,我不好问,他也不好说。看来是默默地忍受痛苦。他预定了剧院的票,到了冬天,剧院开演,他不在家,每周一次陪他夫人看戏的任务,就落到我肩上。深夜,演出结束后,我要走很长的道路,把师母送到他们山下林边的家中,然后再摸黑走回自己的住处。在很长的时间内,他们那一座漂亮的三层楼房里,只住着师母一个人。

他们的处境如此,我的处境更要糟糕。烽火连年,家书亿金。我的祖国在受难,我的全家老老小小在受难,我自己也在受难。中夜枕上,思绪翻腾,往往彻夜不眠。而且头上有飞机轰炸,肚子里没有食品充饥,做梦就梦到祖国的花生米。有一次我下乡去帮助农民摘苹果,报酬是几个苹果和5斤土豆。回家后一顿就把5斤土豆吃了个精光,还并无饱意。

大概有六七年的时间,情况就是这个样子。我的学习、写论文、参加口试、获得学位,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的。教授每次回家度假,都听我的汇报,看我的论文,提出他的意见。今天我会的这一点点儿东西,哪一点儿不包含着教授的心血呢?不管我今天的成就还是多么微小,如果不是他怀着毫不利己的心情对我这一个素昧平生的异邦的青年加以诱掖教导的话,我能够有什么成就呢?所有这一切我能够忘记得了吗?

现在我们又会面了。会面的地方不是在我所熟悉的那一所房子里,而是在一所豪华的养老院里。别人告诉我,他已经把房子赠给哥廷根大学印度学和佛教研究所,把汽车卖掉,搬到这一所养老院里来了。院里富丽堂皇,应有尽有,健身房、游泳池,无不齐备。据说,饭食也很好。但是,说句不好听的话,到这里来的人都是七老八十的人,多半行动不便。对他们来说,健身房和游泳池实际上等于聋子的耳朵。他们不是来健身,而是来等死的。头一天晚上还在一起吃饭、聊天,第二天早晨说不定就有人见了上帝。一个人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心情如何,概可想见。话又说了回来,教授夫妇孤苦零丁,不到这里来,又到哪里去呢?

------------

重返哥廷根(3)(图)

------------

季先生留德期间与乔冠华的另一张合影。

就是在这样一个地方,教授又见到了自己几十年没有见面的弟子。他的心情是多么激动,又是多么高兴,我无法加以描绘。我一下汽车就看到在高大明亮的玻璃门里面,教授端端正正地坐在圈椅上,他可能已经等了很久,正望眼欲穿哩。他瞪着慈祥昏花的双目瞧着我。仿佛想用目光把我吞了下去。握手时,他的手有点儿颤抖。他的夫人更是老态龙钟,耳朵聋,头摇摆不停,同30多年前完全判若两人了。师母还专为我烹制了当年我在她家常吃的食品。两位老人齐声说:&ldo;让我们好好地聊一聊老哥廷根的老生活吧!&rdo;他们现在大概只能用回忆来填充日常生活了。我问老教授还要不要中国关于佛教的书,他反问我:&ldo;那些东西对我还有什么用呢?&rdo;我又问他正在写什么东西。他说:&ldo;我想整理一下以前的旧稿;我想,不久就要打住了!&rdo;从一些细小的事情上来看,老两口的意见还是有一些矛盾的。看来这相依为命的一双老人的生活是阴沉的、郁闷的。在他们面前,正如鲁迅在《过客》中所写的那样:&ldo;前面?前面,是坟。&rdo;

我心里陡然凄凉起来。老教授毕生勤奋,著作等身,名扬四海,受人尊敬,老年就这样度过吗?我今天来到这里,显然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快乐,一旦我离开这里,他们又将怎样呢?可是,我能永远在这里呆下去吗?我真有点儿依依难舍,尽量想多呆些时候。但是,千里凉棚,没有不散的筵席。我站起来,想告辞离开。老教授带着乞求的目光说:&ldo;才10点多钟,时间还早嘛!&rdo;我只好重又坐下。最后到了深夜,我狠了狠心,向他们说了声:&ldo;夜安!&rdo;站起来,告辞出门。老教授一直把我送下楼。送到汽车旁边,样子是难舍难分。此时我心潮翻滚,我明确地意识到,这是我们最后一面了。但是,为了安慰他,或者欺骗他,也为了安慰我自己,或者欺骗我自己,我脱口说了一句话:&ldo;过一两年,我再回来看你!&rdo;声音从自己嘴里传到自己耳朵,显得空荡、虚伪,然而却又真诚。这真诚感动了老教授,他脸上现出了笑容:&ldo;你可是答应了我了,过一两年再回来!&rdo;我还有什么话好说呢?我噙着眼泪,钻进了汽车。汽车开走时,回头看到老教授还站在那里,一动也不动,活像是一座塑像。

过了两天,我就离开了哥廷根。我乘上了一列开到另一个城市去的火车。坐在车上,同来时一样,我眼前又是面影迷离,错综纷杂。我这两天见到的一切人和物,一一奔凑到我的眼前来;只是比来时在火车上看到的影子清晰多了,具体多了。在这些迷离错乱的面影中,有一个特别清晰、特别具体、特别突出,它就是我在前天夜里看到的那一座塑像。愿这一座塑像永远停留在我的眼前,永远停留在我的心中。

1980年11月在西德开始

------------

西谛先生(1)(图)

------------

五十年代末在北大。当时的季先生已如他敬仰的西谛先生一样,被很多学生敬仰。

1962年季先生出访埃及、叙利亚、伊拉克等国时与吴晗(右三)等合影。频繁地出访是当时著名的学者和作家难以推辞的政治任务。

西谛先生不幸逝世,到现在已经有20多年了。听到飞机失事的消息时,我正在莫斯科。我仿佛当头挨了一棒,惊愕得说不出话来。我是震惊多于哀悼,惋惜胜过忆念,而且还有点儿惴惴不安。当我登上飞机回国时,同一架飞机中就放着西谛先生等六人的骨灰盒。我百感交集。当时我的心情之错综复杂可想而知。从那以后,在这样漫长的时间内,我不时想到西谛先生。每一想到,都不禁悲从中来。到了今天,震惊、惋惜之情已逝,而哀悼之意弥增。这哀悼,像烈酒,像火焰,燃烧着我的灵魂。

倘若论资排辈的话,西谛先生是我的老师。30年代初期,我在清华大学读西洋文学系。但是从小学起,我对中国文学就有浓厚的兴趣。西谛先生是燕京大学中国文学系的教授,在清华兼课。我曾旁听过他的课。在课堂上,西谛先生是一个渊博的学者,掌握大量的资料,讲起课来,口若悬河泻水,滔滔不绝。他那透过高度的近视眼镜从讲台上向下看挤满了教室的学生的神态,至今仍宛然如在目前。

指间砂(听雪楼系列)  白说  羽·苍穹之烬  羽·青空之蓝  花镜  SARS危机  痛并快乐着  牛棚杂忆  星空  镜·织梦者2:海的女儿  幸福了吗  英雄时代  忘川(听雪楼系列)  季羡林随想录1:不完满才是人生  季羡林五堂国学课  没有人不知道你是一条“狗”  石破天惊  镜·神寂  北方城郭  大唐西域记  

热门小说推荐
柳氏小七

柳氏小七

描写农家女柳小七的生活,有家长里短,也有波澜起伏,先苦后甜。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柳氏小七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柳氏小七最新章节柳氏小七无弹窗柳氏小七全文阅读...

异世丹狂

异世丹狂

张诚,一个清华大学高材生,却因为一场看似意外,却有点不太寻常,可是又在情理之中的车祸完结了一生。但是,他没死成并且穿越了,可是,还没等他庆幸,就发现了一件让他郁闷的事情,他穿到了一个病秧子的身上,更郁闷的是,这个病秧子有个超级美女未婚妻交流群卧龙会33616706(将满)卧龙分会196062984,欢迎新老读者加入交流。(PS1本书已买断,人品有保障,可以放心阅读)(PS2年龄十八岁以上童鞋,请在监护人陪同下阅读本书,否则,上瘾自负!)(PS3************↓收藏在这里↓***************)...

无效婚约,前妻要改嫁

无效婚约,前妻要改嫁

婚后两年,老公每月例行公事,回家陪她一晚,却在次日无情的逼她吃下避孕药。她爱了他整整十年,坐着一个名不副实的陆太太身份,亲眼看着他和别的女人在面前如胶似漆。心灰意冷,忍无可忍,她丢下一份离婚协议。他暴怒,却不肯放手,苏牧婉,想离婚,先给我生一个儿子再说!...

菜农逍遥行

菜农逍遥行

言守下班回家,救美奇遇,屌丝大变身,展开一段我以我血被妞泡的旅程...

初次一眼钟情

初次一眼钟情

他认为她是对手派来的卧底,心里恨不得将她粉身碎骨,可他的身体又无法克制地被她吸引。原来,他引以为傲的定力在她面前根本就不堪一击。这样一名男子,优雅尊贵,俊美绝伦,智商情商双高,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却只为一个女人甘愿付出全部,甚至包括他的性命。他把她捧在心尖上宠着爱着,蚀骨沉沦。她以为这就是她这辈子的幸福,然而...

前妻驾到:先生如此多娇

前妻驾到:先生如此多娇

前妻驾到先生如此多娇本以为嫁给他是如愿以偿,却不想自己的丈夫每天花天酒地还要她给收拾烂摊子,而他却每次都是将她推倒了事,如此三番五次,吕恬歆终于受够了,甩出一直协议。离婚吧,这样我们彼此都会好过。乔景琛冷岑地扯了扯唇,意犹未尽乔太太,现在想离婚,是不是有点晚了?话落,他便步步逼近,吕恬歆惊恐你你想要干什么?乖,我会轻一点!...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