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一个似乎可以用来作为证据的事实是:中国历来就有不少描述各个地方人文化性格和文化特征的顺口溜,比如&ldo;京(北京)油子,卫(天津)嘴子,保定府的狗腿子&rdo;;&ldo;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rdo;;&ldo;无绍(绍兴)不成衙,无宁(宁波)不成市,无微(徽州)不成镇&rdo;;&ldo;山东出响马,江南出才子,四川出神仙,绍兴出师爷&rdo;等等,描述厦门人的却似乎没有。也许,我们只能从下面这句顺口溜里品出一点点滋味:&ldo;广东人革命,福建人出钱;湖南人打仗,浙江人做官。&rdo;不过,这里说的是福建人,而不是厦门人。尽管厦门是福建的一部分,但此说至多说出了福建人的共性,却未能说出厦门人的个性。事实上,厦门人的文化性格和文化特征究竟是什么,只怕连厦门人自己也说不大清。如果你拿这个问题去问厦门人,保证连他自己也张口结舌,说不出个子丑寅卯、周吴郑王来。
其实,就连&ldo;厦门人&rdo;这个说法都成问题。人们一般并不使用这个概念,而称之为&ldo;闽南人&rdo;。外地人这么说,厦门人自己也这么说。这固然是习惯所使然(厦门人原本是闽南人之一分子),但同时也说明厦门的城市人格和文化性格还不那么鲜明,厦门人还不像上海人那样明显地不同于江浙人,当然也就不大说得清
说不清当然并不等于没有,只是有些含糊而已。何况厦门的历史再短,也短不过深圳;而厦门人与泉州人、漳州人的区别,也还是看得出的。事实上,一百多年的风云变幻,已使厦门明显地不同于闽南的其他城市,也使厦门人与其他闽南人多有不同之处,只是少有人认真进行一番剖析研究罢
总之,解读厦门是多少有些麻烦的。所以,为了说清厦门的城市人格和厦门人的文化特征,我们就只好拿北京、上海和广州来做一个比较。
厦门多少有点像上海。
厦门与上海相似的地方很多。比方说,它们都不是什么古都、古城、古郡、古邑,而是近现代以来才兴起的新型城市;它们都远离中央政权,偏于东南一隅;它们都面对大海,被海风吹拂,海浪冲击;它们也都在国内较早地接收西方文化,较早地成为洋行职员和海外华侨的培养基地等等。上海和厦门,都是没有多少传统文化而更多现代文化,没有多少本土文化而更多外来文化,没有多少政治文化而更多经济文化(或消费文化)的地方。
因此,厦门人和上海人,至少有一点是相近的,即他们对待外来文化的心理比较平衡,对待国际社会的态度比较正常。比如说,在上海和厦门,就很少发生围观、尾随外国人的现象。他们不会对外国人点头哈腰,也不会吐唾沫扔石头,既不称他们为&ldo;蕃鬼&rdo;,也不称他们为&ldo;老外&rdo;。又比如说,在上海音乐厅或鼓浪屿音乐厅演奏西洋音乐,观众一般都会遵守演出时不出入、演奏中不鼓掌之类的规矩,很少会发生让音乐家们感到听众&ldo;太没教养&rdo;的事。再比如说,无论上海人还是厦门人,西装穿在身上,一般都会感到得体、自然,&ldo;像那么回事&rdo;,不像某些地方人,西装穿在身上,别人看着&ldo;不对头&rdo;,自己也觉得&ldo;挺别扭&rdo;。当然,无论上海人还是厦门人,穿西装的次数也会比内地人多得多,而他们吃西餐也像广东人吃早茶一样自然。他们好像生来就适应西餐的口味,从小就懂得西餐的礼仪,一般不会出洋相。所以这两市的西餐店,总是生意兴隆,而不会像成都那样门可罗雀(成都人对川菜和火锅的酷爱是压倒一切的,不过近年来成都的儿童已开始对麦当劳和肯德基发生兴趣)。甚至在重视子女教育,尤其是重视英语教育和钢琴、小提琴的教育方面,厦门人与上海人也不乏共同之处。这恰恰都是两地较多较早地接受了西方文明的表现。
厦门和上海的关系也很密切。厦门人喜欢到上海购物(如果他们要到外地购物的话),上海人也喜欢到厦门旅游(厦门的外地游客以上海人居多)。厦门的孩子如果一定要到外地上学(多半不会),那么,上海往往是他们首选的城市。凡此种种,除厦门上海两地交通较为便利外,文化上的接近,也是原因之一。
但是,如果你公然提出&ldo;厦门人像上海人&rdo;的看法,一定会遭到厦门人的断然否定:&ldo;决不相同&rdo;,&ldo;根本两码事&rdo;,厦门人会如是说。随便举个例:你到厦门人家去做客,主人会热情接待你,泡茶、递烟、留饭,把自己的床让给你睡,自己去睡地板。到上海人家里做客,情况恐怕就会两样主人的态度多半会是&ldo;客气而不热情&rdo;,而客人的感觉则多半会是&ldo;拘谨而又别扭&rdo;。余秋雨在讲到&ldo;上海朋友交不得&rdo;时,便特别指出这一点:&ldo;到他们家去住更是要命,既拥挤不堪又处处讲究。这样的朋友如何交得?&rdo;(《上海人》)杨东平则讲了一个&ldo;不是笑话&rdo;的笑话:&ldo;上海人待人真热情,快到吃饭的时候,他告诉你附近有一家价格便宜实惠的饭馆。&rdo;(《城市季风》)仅此一条,你还敢说厦门人像上海人么?
对于上海人的这种种说法无疑带有外地人的文化偏见。不错,上海人待人的确不像外地人要求的那样&ldo;热情&rdo;。因为上海人讲究&ldo;绅士风度&rdo;,彬彬有礼的同时,便难免让人觉得格格不入。此外,上海人的不轻易留客吃饭,也不一定就是&ldo;小气&rdo;,多半还有怕传染疾病(上海人特别讲究卫生)的原因在内。但这并不等于说上海人就不会款待朋友(我以为上海人的态度更符合&ldo;君子之交淡如水&rdo;的交友之道),更不等于上海人待人不热情。
当然这已是题外话。总之,厦门人和上海人,并不一样,不好相提并论的。
厦门也有点像广州。
厦门像广州的地方不少。比方说,两地都是中国近代史上开埠最早的通商口岸(广州又更早),都与海外尤其是南洋关系密切,都有许多华侨在海外大展宏图并回国回乡捐资投资等等。甚至两地的建筑也不乏相同之处,比如厦门中山路、思明路一带就和广州一样,也是&ldo;骑楼&rdo;式的建筑。
在生活习惯方面,两地相似之处也不少(比如两地菜肴在口味上相对比较接近而大不同于内地,唯广州菜更为精致讲究),至少是都爱泡茶。所不同的,大约仅在于广州人更爱出去喝茶(吃早茶或吃晚茶),而厦门人更爱在家里泡茶(厦门街面上似少见茶馆,近两年才和国内其他城市一样兴起了茶艺馆、红茶坊)。茶是中国人的爱物,中国人少有不爱喝茶的,但把喝茶当作一件事来做的,大约只有广州(或广东)、厦门、成都几个地方。广州人虽非每天,但至少隔三差五就要去喝早茶的,成都则满街都是茶馆(与之相配套的则是公共厕所也比厦门多得多)。成都人爱泡茶馆,原因之一,诚如余秋雨所言,是成都文化积累丰富,话题甚多,无妨将历史与种种小吃一并咀嚼,细细品尝,然后用一杯又一杯的花茶冲下肚去。厦门没有那么多的历史,没有那么多的话题,自然也就没有那么多的茶馆。真不知厦门人在泡茶时,都说些什么。喝茶的方式,成都厦门两地当然也迥异。成都人用带盖的碗,谓之&ldo;盖碗茶&rdo;。茶博士手提长嘴大铜壶,穿梭于茶客之间,不断地添加滚水。茶客们则把这些滚烫的茶水连同各种街谈巷议一齐吞下去,时光也就这样流水般地打发。厦门人则和广州人一样,茶杯比酒杯还小,倒茶的时间比喝茶的时间还多。他们实际上是把茶当作酒来品味,或者说,是把茶当作生活来品味的。厦门人和广州人一样,似乎更看重人情味极浓的世俗生活。所以他们宁愿用小小的杯子一小口一小口地细细品尝,而不愿端起茶缸&ldo;牛饮&rdo;。(图三十三)
从星空到心灵 费城风云:美国宪法的诞生及其启示 史铁生散文文论集 孤女俱乐部 帝国的终结 活着的事 汉代风云人物 记忆与印象 山顶上的传说 我山之石:儒墨道法的救世之策 十六岁少女 中国的男人和女人 灵魂的事 病隙碎笔 高高的树上 智慧的星空:聆听大师心灵的声音 女生贾梅 务虚笔记 易中天品三国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七千年的墓穴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神秘?银河超级大国何以惊天巨变,谁是幕后黑手,武修者的极限到底是怎样的强大?一位风土星小矿工易水寒在地心邂逅了木先生,被收为弟子,从此踏上了探索千古连环墓穴道路,与那位历史上显赫一时的轩辕大公进行着一场又一场隔断时空较量,斗智斗勇,拼搏出不菲身家,然而星辉王朝木家岌岌可危,银河六大超级组织露出冰山一角,摩根族再度侵略,我们的小盗墓贼是否可以力挽狂澜?是否可以找出最后的大公墓穴?请看他如何睥睨天下,成就无上传奇!...
高冷黑丝女总裁御姐白丝俏护士睿智肉丝美教师女王网袜大明星童颜俏皮小萝莉纯情长腿美娇妻。苏醒,一个从小在孤儿院长大,为了生活混迹在最低级的庶民,意外觉醒前世王者记忆。是龙,就该翱翔九天之上,翻腾在云雾之间。上演一场激情四射的热血人生,缔造属于自己的辉煌传奇。扛起大旗,剑指天下,向世人宣告我苏醒,是这个世界的王!...
面对盲婚哑嫁,他宁可装瞎,她不肯作哑。为了让她心甘情愿给他生儿育女,他步步为营,腹黑谋划。本是与爱无关的一场契约,最终他却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后来,世人皆知,纪魔头的心头肉是个绰号腿精颜神的女人。可偏偏,腿精颜神不是一盏省油的灯,她爬过裴圣妖的墙,踹过黎煞星的们,甚至,身兼秦谪仙的白月光...
不许碰我。他们说话不超过十句便领了证。她答应帮他摆脱豪门婚约,但也立下这样的规矩。婚后,他坑蒙拐骗,她呆萌可爱。因为她,兄弟反目,集团破产,她怀恨离开,他莫名而去。蓝筱夕把自己细腻的小手放在顾思哲温暖的大手里,冷冷地说这些年,你欠我的,就要宠我一辈子,其它的,我没兴趣。...
丈夫家外有家,结婚四年的我,方知一切的幸福都是假象。危急时刻,丈夫用身体护住情人和孩子,而我却因为冲动把自己送进了监狱,两年后,一无所有的我迈出监狱的大门,从此开始我复仇的步伐...
晴天霹雳!他穿越了!雷电交加!他的姥爷叫忠贤,姓魏!还好,他不用念八股就能中秀才,还能中举人,还能中进士!他只要对贪官说知道我姥爷是谁不?大明阉党,皆为他开道,呈上孝敬,银子哗哗入袋。他只要对清官说我和我姥爷不一样!大明清流都夸他是好官,官位嗖嗖往上升。而百姓士兵小商人,这些生活在最低层的人却从不知道他的姥爷是谁,只知道这个好官的名字叫做杨澜!万历四十六年,深秋,杨澜来到了大明朝情节暂时透露这些,欲知详情,请点击阅读!(梧桐疏影大本营,78208588喜欢梧桐的书迷请进,非诚勿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