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52章(第1页)

乾隆朝&ldo;文治&rdo;的本质,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场文化浩劫。

修改直至销毁记忆,本来是专制统治者的专利,但乾隆以比祖先更残忍的方式来掩盖祖先的残忍,就无论如何不可原谅了。

我们永远不要低估专制统治者的自私和阴狠。乾隆心里十分清楚,不论工作多么细致,仅靠官员们的搜查,是不可能禁绝所有不法文字的。最有效的办法是通过制造空前的恐怖,使臣民们自己主动悄悄地销毁家中的不法文字。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乾隆帝蓄意制造冤案、酷案,把一些语义含混的文字打成大案,借无辜者的脑袋来恐吓天下之人,所作所为,令人发指。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江苏人蔡嘉树指控徐述夔所著《一柱楼诗》&ldo;大逆&rdo;。

蔡嘉树与王泷南一样,是江苏扬州的乡间无赖,原租了徐家的十几亩田地。乾隆十三年(1748年),徐述夔之孙徐食田向蔡家提出要赎回这十几亩田地。而蔡嘉树占着不放,两家因此产生纠纷。蔡因此以徐氏祖父徐述夔刊印散发的书里有&ldo;忌讳之词&rdo;,向官府控告。

蔡嘉树的证据是徐书中有&ldo;明朝期振翮,一举去清都&rdo;一句,说这是&ldo;非常悖逆之词&rdo;。这显然是胡说八道,江苏布政使陶易一见案卷,也认为这&ldo;显系挟嫌倾陷&rdo;。然而,案件上报到皇帝那里,皇帝却批复道,蔡氏所说有理。皇帝说,此句乃&ldo;借&lso;朝&rso;夕之&lso;朝&rso;作&lso;朝&rso;代之&lso;朝&rso;,且不用&lso;上&rso;&lso;到&rso;等字而用&lso;去&rso;清都,显寓欲复兴明朝之意,大逆不道至此已极&rdo;。此案的结局是十分严酷的:陶易拟斩立决,皇帝降旨&ldo;加恩改为应斩监候,秋后处决&rdo;,后瘐死狱中。徐述夔及其子已死,也开棺戮尸,枭首示众。徐食田兄弟等五人参与出版校对者拟斩立决,俱奉旨加恩改斩监候。徐述夔的两个曾孙及三个孙媳等,给付功臣之家为奴,全部家产造册入官。为他作序的毛澄杖一百,流三千里。连皇帝已故去多年的诗友沈德潜也未予放过,革去名号,扑毁碑文。

皇帝在文字狱的制造过程中表现出了一种难以理解的偏执和完美主义。在皇帝的蓄意吹求之下,全国各地诬告之风大行。几乎大清帝国每个人都生活在不安全中:如果你识文断字,那么你随手涂抹的几个字难免有被人蓄意曲解的可能;即使你一字不识,你家的那个破筐烂柜里也保不齐有一两本祖上传下来的旧书,成为惹祸的源头。

戴昆是康雍时人,早已身故,地方官查办禁书时,发现他的书中有&ldo;长明宁易得&rdo;&ldo;短发支长恨&rdo;这样的句子,上报之后,被刨坟戮尸。他的孙子戴世道六十多岁了,因刊刻了这本书,&ldo;奉旨斩决&rdo;。湖北黄梅人石卓槐书中有&ldo;大道日已没,谁与相维持&rdo;&ldo;厮养功名何足异,衣冠都作金银气&rdo;之句,不过发了点牢骚,被凌迟处死,亲属缘坐。

&ldo;明&rdo;&ldo;清&rdo;二字是诗词习用之语,若要避祸,只好不去吟诵清风明月。但也不行。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有个劣监告发卓长龄(康熙时人)著有《忆鸣集》,&ldo;忆鸣&rdo;二字,实寓&ldo;追忆前明&rdo;之意,结果卓长龄之孙卓天柱因私藏禁书,&ldo;从宽&rdo;改斩监候,秋后处决。

这些恶例一开,禁忌如毛。墓志铭上常用&ldo;皇考&rdo;作为亡父的尊称,结果被地方官指为&ldo;悖逆&rdo;;为亡父刊刻的&ldo;行述&rdo;中有&ldo;赦不加息&rdo;之语,被人告发竟敢用&ldo;赦&rdo;字,实屈&ldo;狂妄不法&rdo;;为人代作的寿文联语中有&ldo;绍芳声于湖北,创大业于河南&rdo;,&ldo;创大业&rdo;被定为&ldo;语言悖逆&rdo;。

乾隆的文化恐怖政策收效是非常明显的。

在风声鹤唳之下,每个家庭都进行自我检查,刨地三尺,消灭所有不安全的文字。文人学士再也不敢吟风咏月,甚至不敢再写日记。朝廷的大臣们之间都不敢相互通信。胡中藻《坚磨生诗钞》案,内外臣工惊骇不已,乾隆担心下面或有非议,于新任浙江按察使富勒浑陛辞(官员离京前上殿向皇帝辞别)时,交代他一项特殊任务:到任后留心体察赋闲在钱塘(今杭州市)老家的协办大学士梁诗正的反应。梁诗正一见富勒浑,就大谈自己为官多年的诀窍:&ldo;笔墨招非,人心难测,凡在仕途者,遇有一切字迹,必须时刻留心,免贻后患。&rdo;在另一次谈话中,他又说:&ldo;一切字迹最关紧要,我在内廷时惟与刘统勋二人从不以字迹与人交往,即偶有无用稿纸亦必焚毁。&rdo;梁诗正的话典型地反映了乾隆高压政策下臣民的心态。

历史学家可以大致推算出通过修撰《四库全书》,清朝的官僚机构销毁了多少图书,而民间百姓自发销毁的文字数量却无法计算。我们只能说,其数量绝对多于武英殿前字纸炉中焚毁的书籍。

对于乾隆用心的险恶深鸷,大清王朝的某些子民读得十分透彻。乾隆四十四年(1770年),安徽天长县的秀才程树榴对乾隆的做法极为气愤,在为朋友的诗集所写序言中借题发挥,隐约其词地说,&ldo;造物者之心愈老而愈辣,斯所操之术乃愈出而愈巧&rdo;。应该说,这两句评语是对乾隆制造文字狱的动机及手段的极佳点评。在近于没有死角的普天文网笼罩之下说这样激愤的话,当然逃不脱乾隆的如来佛手心。很快,这篇序言就被程树榴的内弟王廷赞告到官府,指明这两句是影射当今皇帝,并且解释说,&ldo;我皇帝上春秋愈高,仁恩愈普&rdo;,怎么能说愈老而愈辣?&ldo;彼王锡侯、徐述夔等皆其自取,予以显戮,普天称快&rdo;,如何能说手段愈出而愈巧?

案情被汇报到乾隆那里。居心已经被揭穿,并且评点得如此精当到位,皇帝在他的一生中潇洒地表现出了惊人的一次坦率。这一年他已经七十岁了,回顾一生制造文字狱的过程,他在谕旨中郑重承认王廷赞对程树榴诗序的解释点中了要害,&ldo;愈老愈辣&rdo;云云骂的正是自己,程树榴之所以含沙射影就是为王锡侯、徐述夔这些被冤杀者一吐不平之气。

按照惯例,程树榴必然被千刀万剐,满门被抄。然而,皇帝这一次却表现了出人意料的宽容。程氏&ldo;从宽改为斩决&rdo;,家人并不牵连。这一&ldo;惊人料理&rdo;的背后,反映了皇帝的某种复杂心理。也许,对于自己的残忍阴险,他自己也有清夜扪心,恍然如有所失之时吧。

四大清的&ldo;精神文明建设&rdo;

清代最有威力的娱乐方式,非戏曲莫属了。

清代戏迷的痴狂,绝不下于今天的追星族。有人因为迷恋看戏而荒废生计,也有妙龄少女随戏班子私奔,甚至还有人因此犯了杀人罪。康熙年间,浙江嘉善县枫泾镇赛神,请了戏班子演出。演的是秦桧杀岳飞父子事,演员十分投入,&ldo;曲尽其态&rdo;,一位台下看戏的皮匠老兄更投入,&ldo;从众中跃出,登台,挟利刃直前刺秦桧,流血满地&rdo;。(《三冈续识略》卷下)扮演秦桧的演员当即死于枫泾舞台之上。

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  打不垮的硬汉—海明威评传  碎句与短章  爱情不风流(短篇集)  宝贝,宝贝  各自的朝圣路  灵魂只能独行  乞力马扎罗的雪  永别了武器/战地春梦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青少年版)  把心安顿好  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  坐天下:张宏杰解读中国帝王  另一种存在  太阳照样升起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  岁月与性情(短篇集)  风中的纸屑(短篇集)  老人与海  丧钟为谁而鸣  

热门小说推荐
都市之至尊战帝

都市之至尊战帝

一代战帝萧逸重生都市,回到高中时代,成为那个人人可欺的小人物。这一世,我要站在绝巅!这一世,我要弥补所有遗憾!...

岂是蓬蒿

岂是蓬蒿

作者装天葫芦的经典小说岂是蓬蒿最新章节全文阅读服务本站更新及时无弹窗广告小说和平年代,看似平静祥和的岁月却暗流涌动。流浪少年任萧偶遇锋尚与叶岚二人,从此开启了不一样的人生。一碗酒可以决定一生的情谊,一句话能够成为一辈子的活法,一群人也能改变一个风云暗涌的时代。巅峰高手的对决,浴血奋战的沙场,大自然神奇的力量!...

都市仙婿

都市仙婿

一代仙尊韩当受小人暗算,被林家长女所救,为报答救命之恩入赘林家,本想韬光养晦,却受尽白眼跟欺辱,三年后,重新修回功力的韩当必将让所有人为之颤抖!...

豪门弃少楚风苏影

豪门弃少楚风苏影

楚风,因侵犯貌美动人的大嫂未遂而被逐出了家族,一次意外,他发现在自己被驱逐的背后,竟然隐藏着一桩惊天大阴谋...

情不渡我

情不渡我

我曾甘于当个金丝雀,被叶寒遇娇养了四年。等我失去翅膀,不再会飞时,才知道男人薄情起来,根本记不得你是谁。他转身一变,要当我姐夫。我设计毁了了他婚礼。我和他有着算不清的账,有情,也有恨。我一生最大的错误就是爱上了他,却也不曾后悔。我只问苍天为何情不渡我,要渡他!...

一胎六宝:妈咪又跑了

一胎六宝:妈咪又跑了

内容六年前柏少结过一次婚,声势浩大。可惜婚礼当天,他的新娘不见了,从此那个女人的名字成了这位A城大佬的逆鳞,谁也不敢提起。六年后,第一大家族艾家大小姐惊艳回归,上有三个哥哥把她当宝贝疙瘩,下有六个神秘萌宝把她宠成团宠。夜晚,六个萌宝人手一张男模照片,妈咪,快给我们选个爸比!选这个,这个腹肌好。这个,颜好。要不这个吧,看上去肾好。艾晴天微微挑眉,随手指了一张。然而第二天就被男人按在墙角里亲,男人抓着她的手,声音低哑,我长得不好看吗?腹肌不够你摸吗?至于那里好不好,要不要再给个机会试试?...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