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小燕文学WwW.XiaoYanwenXue.CoM)
(一)
大概在初一的时候,电脑课都是随意玩的。那个时候“百度”也才刚刚流行不久,不知怎得,神使鬼差之下点进了“泸沽湖”这个词条,然后搜寻到了非常多有关摩梭人的介绍。我如痴如醉地用了一整堂电脑课的时间查看了有关摩梭人的服饰、历史、民族特性等相关知识的介绍。
那个时候的信息远比现在封闭得多,大批量的旅行团也刚刚兴起。从那一次,我才真正知道了,原来世界上还有如此丰富的多样性,还有如此不一样的生活。
在我们这种封闭的小县城里,信息来源更是有限。那时我对于世界的想象无非也就是中国、美国、城市、农村。再多一点,大概能知道西藏人生活在高原上,新疆女孩子的辫子很好看,瓜果很甜,内蒙古草原上处处都是羊群……然而这些都是电视上给我的一些信息。很简单、很直观,但是对其详尽的介绍、内容背后的意义的描述都非常少,因而我也只是当“电视上的xx”而带着一副看客的心理去观赏。
然而这次却完全不一样。
一个族群后面浓缩的故事和历史,文化和内涵,都引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也许,就是这样一个很简单的“摩梭人”的词条,打开了我认识世界的另外一个渠道: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为一个小地方生长的汉人,我常常疑惑我的族群和族属。为一个汉人,我们的标识是什么?我们这个族群背后有怎样的故事?我们这个族群立足于世界之林的根本是什么?
其实很奇怪为什么这么小的时候就会出现这样的想法。不过,年少时期的一些想法总是很容易影响人的一生。我很遗憾高考的时候阴差阳错没有去中央民族大学,也因此没有机会进入民族学系深入而系统地学习,但这种思考一直整整贯穿了我的大学时代和研究生时代。
那个时候“汉服运动”才刚刚被人所广泛知晓,还发生了成都烧汉服事件这样的事件。我在进入大学整整迷茫了两年之后,才重新在汉服群体这个圈子找到了一些共鸣之音,真正明白了“汉”这个字对于我们的意义。
然而这个群体也被世人误解颇多,当然,也源于里面有很多不一致的声音。
跳脱出这个群体之外,我又一直在不断地思考更多的东西。比如说,民族、文化、传承?民族仇恨背后的真正原因?文化与文化之间的冲突与融合?
那段时间我读了不少有关民族学的书籍,甚至包括各地的民族传记,地方志,还有各种民族迁徙记录等书籍,乃至于一些古代的典籍。我也不知道真正算不算找到了答案,或许,这个答案也只是我自己对自己的解答。
其实,民族这个概念为现代概念出现得并不早。而“民族运动”、“民族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是欧洲近代民族解放运动的产物,以至于在拉非国家近代的民族独立运动中发挥过重要用。
安德森也说过,“民族”,其实是一种“想象的共同体”,这些想象的共同体的崛起主要起源于以下几点因素:宗教信仰的领土化、古典王朝家族的式微,国家方言的发展,资本主义与印刷术之间的交互用。在我认为,这种所谓的“共同体”可能是非常适用于欧美的。
而对于中国,最初的民族情绪也是源于清末民初时期的反满复兴运动,然后一步步因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的先贤们带入中国。再因时代的因素,抗日救亡运动的需要,最终强化了“中华民族”这个概念。
从大学开始,我便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汉”这个概念确实自古以来便有,那它是怎样一步步演化过来的?我们为华夏子孙,又应该带着怎样的心态和情绪去重新面对我们过往的历史?那些曾经影响过我们历史进程的各个族人,我们又应该怎样去理解?对于那些已经融入到汉族大家庭里的古羌人、东夷人、古苗人,包括会在我的故事里面大量出现的氐人、鲜卑人、羯人、羌人……为现代的我们,又应该带着怎样的眼光去看待?
我不是一个血统论者,同样也无意于加深民族的隔阂,或者是重翻民族仇恨的旧账,甚至用民族主义的热血去激发读者的情怀。
很幸运的是,在大量地阅读各种书籍之后,我看到了马戎先生的“文族”这个概念;还有一些有关“华夷之辨”的新解释[这个“华夷之辨”指代的并不是所谓的华、夷的隔阂,重中华而对夷的贬视。更多的,是一种区分标准,这种区分标准即华夏礼仪。是一种文化的区分,而不是血统的区分。];乃至于新儒家的一些解说。
其实,汉族是自古以来便是现代这样的么?我不认为如此。在最早远的中华大地上,便有组成现在各种各样民族的四大族源:汉、西羌、东夷、南越。而且这四大族源的民族一直在互相影响,才有了我们大中华民族之下现在的各个民族,也有了我们共同的神话祖先:黄帝、炎帝、蚩尤。
即便是在《史记》里面,也有写到有关“匈奴人”的族源是夏后氏的苗裔,巴、黔人是楚庄王的苗裔,南越人是秦人后裔。
至于南越王陵的遗迹,我又很幸运地在广州的南越王墓纪念馆里面看到了非常多的遗物,可以佐证中原汉文明对其的影响。我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铜虎节”这种礼器,便可以引证《礼记》中的“凡邦国之使节,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泽国用龙节”一句来解答。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古代人其实并不一定有我们现在严格的民族划分语境下产生的民族隔阂。
更多的,可能是一种先进技术,先进的生活方式和语言对落后的技术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比如我在前文中提到的中原文明对于南越文明的影响。拥有先进技术的群体对于技术更为落后群体的土地、人群的占有。
又或者是所谓“野蛮人”---相对彪悍的人群对于技术更为先进的农耕地区的征伐。这种征伐,往往来源于其生存的困难,需要抢劫更多的粮食才能存活;又或者骑兵相对于步兵的优势……但是往往这种人在征服之后又不得不接受农耕地区的文明才能真正立足,放在中国,大多数时候可被视“汉化”,比如说孝文帝的汉化改革。
当然,传统语境下的“野蛮人”对于“文明人”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说中国的胡床胡椅,隋唐时候的窄袖乃至于靴子……
我一直认为,文化应该是包容的。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华夏文明生生不绝,传承至今,便在于一个“容”字。古代的时候,一直的传承体系便是政治上以儒、法制度为基础,文化上以儒释道三家为基础,兼容杂包各派学说。我们津津乐道的盛唐气象,也是因吸收杂糅了各种血液,政治上在儒、法基础上构建起来的。
了解了这些之后,我更加幸运我是一个汉人,当然,我更是一个华夏后裔。重新思考民族关系,用费孝通先生的话来总结,那便是,“各美其美,美人其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立足于世界之林,我们更需要的是在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的基础上,同样尊重各个族群的文化。保持对自己文化的信心,参与到世界之林之中。
(二)
写这篇小说,也是为了表达我在这方面的一些思考。
论说中国民族关系最为复杂的时代,莫过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而复杂中更为复杂的时代,莫过于五胡十六国时期。
五胡十六国时期,在于传统语境之下,被称:五胡乱华。现在大家也有重新的思考,那便是五胡入华。
现如今,我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去评述每种理解的正确性。因为每种说法都是基于不同文化语境下的不同表达。在古代尊奉汉文化为正朔的时候,自然是“乱”华;而放在现在已经融合成了这个样子的时候,那便变成了“入”华。
边走边爱 风筝与瞳孔 浪子妙医 驱鬼道长 末世之深渊召唤师 神的游戏之我是星球的远大意志 抱紧大贵人 万古最强系统 彼岸集 暗黑萝莉——进化 我在末世打野 我真是算命先生 邪神修炼手册 邪龙狂兵 这!才是剑仙 我有一个狐妖女友 都市之花都帝王 学霸富二代的全新人生 真武神路 华年
一场诸神之乱,叫她坠神身陨。万年后跨世而归,睁开幽冷深邃的凤眸,命运齿轮重新转动,她是龙元国镇国侯府的团宠小小姐。剧毒加身,天生废材?她勾唇浅笑,凤凰半身归为,惊艳回归!契神兽,修神诀,踩贱虐渣,好不轻狂肆意,只是这个跟在身边把她宠到天上的男人,到底的什么情况?殿下,月小姐把丞相公子打了!派玄影卫将人拿下...
本书背景为虚拟时代,文明程度与现代同步。这是一部特种兵男神宠妻如命的血泪史,更是一个叛逆美少女征服冷面军王呼风唤雨的荣耀史!一场意外,她成了他此生唯一的女人初吻,初恋,她所有的第一次都被他一夜之间...
李燃刀带着几十年的修行经验,与精湛奇妙的灵药术重生回少年这一世,他要将前世所有遗憾统统弥补这一世,他要快意恩仇,纵剑天下!...
这是一个关于爱与正义的故事。这是一个魔王被推到的故事。这是一个调教与被调教,养成与被养成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萝莉,乙女,御姐,人妻,眼镜娘,双子,百合的故事。这是一个以上均属口胡这其实是一个纯洁的故事另群号212868098,由亲爱的夜空同学提供。...
当伍文定被几百年前的高僧灌顶了以后,他应该做什么呢?他可以叱咤球坛,篮球足球样样行可是他只是去场上遛了个圈。他可以笑傲商海,财源滚滚而来可是他宁愿把钱都送人。他可以拳打天下,无人能敌可是他从不动手伤人,累趴下最好他觉得做再多事情,也不过是回归到生活中来,所以还是过好自己最简单的生活陶雅玲觉得自己老公毕业就得乖乖娶自己所以不着急孙琴觉得看上的学长和自己是天造地设所以也不着急米玛觉得神通大和尚摆明了是自己一生的伴侣所以更不着急于是就被有心人钻了空子本书不装,不风云突变,不沙发过短,不王八之气,喜欢清汤小面的来看看书友群...
九代单传的叶辰接到了爷爷的电话,要给他安排相亲!爷爷您别闹!什么,给我一个亿去相亲?美女校花我未婚妻!?集团总裁要倒贴?清纯明星高调示爱!?这么多美女,叶辰有点慌!叶辰弱弱的问爷爷,还有相亲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