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这个道理我们拿密云悟禅师这几句话一解释了以后,《中庸》不必讲了,就是他两句话,解释,悟道,大彻大悟,同行道,都讲完了。&ldo;具足凡夫法,凡夫不知;具足圣人法,圣人不知。圣人若知,即是凡夫。&rdo;圣人一知,圣人有个道貌岸然、犹是自己有道那个样子,那个道一毛钱一个,都可以买得到的。
有道的人不会有有道的样子,很平凡。可是凡夫如果知了,凡夫本身就是圣人,就是佛,所以众生即佛,真的悟道了以后还变成人。就是&ldo;凡夫若知,即是圣人&rdo;,这一知禅宗叫做&ldo;转语&rdo;,他这样一转,就把整个的道理就搞清楚了。禅宗这个叫做转语,所谓&ldo;机锋转语&rdo;就是这个道理。现在有些人学外国学禅,天天打机锋、说转语,转了半天转不出去,那有什么用?这叫做转语。密云悟禅师给《中庸》下了一个转语,大家统统看懂了,就悟了。那么这个道理,知与行也讲过了。
那么讲这个道体,道为什么费而隐,无所不在,尽虚空遍法界?本来人在道中,可是我们找不到啊!大而无外,为什么找不到?
&ldo;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rdo;
他说这个天地、这个宇宙,是无限制的、无限量的扩充,大而无外,庄子叫做&ldo;大而无外&rdo;,大到没有外。你说大,这个叫大,那样更大,天地大,宇宙更大,银河系统外面大、大,总有个边吧?没得边。所以,没得外,大到没得外,就是最小。&ldo;小而无内&rdo;,小到没得再小的了,没得再小,就空完了嘛,那就是大。所以,大小是人为的假定,真正大小是没有大小。在《中庸》里头的道理也同庄子一样讲法。
所以讲到大,这个道尽虚空遍法界,佛经的形容。这两句话你给它一想想,多大呀!十方虚空,那个佛说的话越大越好,&ldo;十方虚空&rdo;,最后是没得影子可见了,大到不可思议,不可说!不可说!不可说不可说有多大?那不能……&ldo;大而无外&rdo;。所以,他说以大来讲,道之大,体大,所以我们佛经里佛学《大方广佛华严经》何以称大?体大。形而上道体,大到宇宙所不能、装不下来,就是《楞严经》有一句话,这个人,天地生在人的心念中间,&ldo;如片云点太清里。&rdo;&ldo;虚空生汝心中&rdo;,明心见性的人,你见到自己本性的,虚空生在你心中,&ldo;如片云点太清里。&rdo;等于一片云在虚空里飘一样。整个宇宙在你的心体上就是那么渺小,你看心性之体有多大!你们在座很多青年学佛的,你要晓得这是佛说的话哦,也同《中庸》所说的是一样,&ldo;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rdo;!可是大家打坐闭起眼睛就在那里玩小的,闭起眼睛在里头玩,里头玩玩又玩不了,一个念头都抓不住;在那里按,然后靠呼吸来抓,呼吸嘛一下来一下去的,你怎么去抓?都是理不明,所以怎么能够修道哦!儒家、道家、佛家都一样的。
所以,&ldo;语大天下莫能载焉&rdo;;&ldo;语小&rdo;呢?&ldo;天下莫能破焉&rdo;。小得没个小,没得一个小。所以你们学道、学佛的做观想,观明点、观亮光,观到小到多小呀?我说小到没得小。就这么小就是大了。&ldo;虚空生汝心中,如片云点太清里。&rdo;哪有小有大?小大只是两边相对的话。去掉两边相对也没有绝对,这个才是真正的&ldo;中&rdo;。有个绝对,绝对就不绝对,绝对跟相对两个、跟边两个对起来的呀!你说&ldo;我这个是绝对的。&rdo;&ldo;真的呀?&rdo;&ldo;哎!绝对!&rdo;你看他已经相对了,因为绝对这个观念是跟相对两个对立的。等于说:&ldo;我这个绝对没有主观的啊!&rdo;&ldo;你没有主观?&rdo;&ldo;没有,客观啊!&rdo;&ldo;你的很客观?&rdo;&ldo;很客观!&rdo;已经主观了!主观什么了?主观的客观,客观的主观,就是这个东西。
所以,中‐‐无中可中,有一个中已经不中了。所以,&ldo;语小天下莫能破焉&rdo;。那么把道体都告诉了我们。这一下告诉我们很清楚,道在哪里修呀?哪里去见道、去找个中庸?换句话拿佛家来讲,你哪里去明心见性、去找啊?&ldo;夫妇之愚可以与之焉&rdo;哦!道在吃饭中。庄子更讲得彻底:&ldo;道在屎溺&rdo;,大小便里都有道。但是不要去把大便找来化验,没得道的。就是说那个行为,哪一行?‐‐心在动啊!念在动啊!就在这个里头去找。吃饭、穿衣、大小便,念佛、跌倒都是道。&ldo;费而隐&rdo;,你要找到了,所以拿禅宗的公案,有许多人跌倒一下‐‐开悟了。有许多人头碰了一下‐‐开悟了。为什么那么快呢?&ldo;君子之道费而隐&rdo;啊!无所不在,就是你找不到。所以,这个原则告诉我们,你不要去找去哦!你一找啊,&ldo;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rdo;。我们大家修道就是靠自己一点鬼聪明去找所谓一个道,去造一个道,所以,找不到。那真是&ldo;费而隐&rdo;,本来道很明白,倒给你隐起来了,闭起来了。
那么他说道在哪里?他引用《诗经》,我们上古文化的《诗经》:
&ldo;鸢飞戾天,鱼跃于渊。&rdo;鸟在空中飞,鱼在水里漂,他说这就是道。换句话说,生机天机是活泼泼的,道不是死板板的,你闭起眼睛坐在那里盘起腿,那是给你修修静练习一下,把你心念习气初步改变改变而已,不要认为这个是道哦。这不是见道之道,这个是学修道的一个姿态而已!道在哪里?宇宙之间无所不在,尽虚空遍法界,哪里不是道啊?所以,禅宗祖师的话:
青青翠竹,悉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李翱,韩愈的那个大弟子,来见药山禅师老和尚,他问道于老和尚,最后老和尚给他手一指;其实老和尚一定读过《中庸》,&ldo;鸢飞戾天,鱼跃于渊&rdo;嘛,就是道,不过他没有讲出来。后来李翱就问,&ldo;师傅啊,我不懂啊,你就明白告诉我嘛!&rdo;药山说:&ldo;云在青天,水在瓶&rdo;。所以李翱认为自己悟了,悟了以后马上下山就做了一篇文章,叫《复性书》。复性,恢复本性。这一篇文章一出来以后,宋朝后来理学家讲了半天都在李翱的《复性书》里头转了,儒家宋明理学的根源这样来的,《复性书》的影响最大。所以&ldo;云在青天水在瓶&rdo;。&ldo;鸢飞戾天,鱼跃于渊&rdo;。所以,《中庸》上引用这两句话,也就是药山禅师所谓讲的。
但是,&ldo;言其上下察也&rdo;,道在哪里?抬头一望,低头一看,无处不是道,哪里都是道。明心见性,你把眼睛瞪死了变镜子了也见不到呀。眼睛在不开不闭之间就是道嘛。&ldo;言其上下察也&rdo;,他说道,处处皆是。
最后给我们结论,《中庸》这一篇是中心、传道的:
&ldo;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rdo;
他说中庸之道在哪里,就在人生、男女夫妇之间,一男一女、一阴一阳,平常生活之间,就是极平常的生活,我们认为极朴素、极低级的生活,夫妇之间、人生之间,普通,&ldo;道&rdo;,基本就在这里,没有什么。修道就跟人生打成两片,变成两样,那不是道。修道非要入山不可,那不是道。山里哪里有道?山里头马路都没有一条,哪里来的道哦?小路都找不到一条。道就在那‐‐马路上,大道。
南怀瑾大师的24堂国学课 笨狗 金刚经说什么 我说参同契 烈狗 如何修证佛法 温故而知新 南怀瑾说佛:现代学佛者 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 太极拳与道功 斯文败类 圆觉经略说 影帝他是只舔狗 人生的起点和终站 论语别裁 唯识与中观 白话易经 听南怀瑾讲庄子全集 两面派 何如
十五年的付出,却换来无情的杀害。容一重生归来,决定手撕渣男贱女,夺回属于自己的一切。从此斗继母虐继妹,当学霸打流氓虐得渣男渣爹啪啪响。只是她随手拐的帝国总裁未婚夫,是不是太宠了点?送钱送房送公司,还把他自己送上床!路人笑道傅少,听说容家乡下来的姑娘,非要嫁你?傅少眉头一挑不,是我非要娶她。确认过眼神,这就是他帝国总裁豁出命都要宠的女人!...
宇宙各域,万族来袭。陈言路沉思起来,关于前代王朝,守卫者一脉有过记录,怎么说曾经都问鼎中原,守卫者一脉必然会有合作。...
修真界一代魔王苦历人生惨事,历尽亲人,知己,师傅,同门,情人的生死别离,修魔之路艰辛惨烈,又在冲击元婴期时突遭暗算!本以为就此西去,却不料就在倏忽间意外重生!上一世的艰险遗憾,怎能重演!上一世的悲苦情仇,怎能重现!上一世已忘了怎样微笑,这一世,却立誓在这一副灿烂的笑容下!这一世该是怎样势不可挡的霸道人生!!!...
他曾经是冷血无情的杀手经过特种训练的狂魔,他让无数境外富商政要们闻风丧胆。回归都市后,曾经的杀手邂逅各色美女,美女总裁刁蛮警花妹纯情萝莉极品校花白领丽人,一个都不会少...
开局甩了扶弟魔沈川,你必须再给六十万的彩礼,否则这个婚别想结!小川,你总不会眼睁睁看着我弟弟娶不到媳妇吧!我家里面可就这样一个弟弟!如果他过得不好,我心里面也难受!沈川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大喜日子,竟然遇上了扶弟魔。这个婚,我不结了!...
传说中神秘的十级文明玉龙帝国,由于某种不为人知的原因解体。玉龙帝国最终的守护机甲斗士玉龙号解体,散落到宇宙中某一个角落。生活在玉龙雪山脚下的纳西青年杨玉龙,在学习东巴格巴两种文字的时候,开始接触到一些令人费解的知识。宇宙海盗的光临,让原本平静祥和的纳西星,变成人间炼狱,凭借着过人的机敏,以及一点点念力基础,杨玉龙活了下来,并且得到五级文明的救助,走出了纳西星。怀着要为家人故乡复仇的怒火,杨玉龙开始接触真正的宇宙文明,象海绵一样疯狂的吸收知识。并且靠着从东巴文中,那些令人惊讶的知识,走上了一条强者之路。随着知识越来越丰富,见识越来越宽广,在为家乡父老亲人报仇的同时,却越来越觉得祖先传下来的文字,是那样的神秘,等待他去探索...